90后导演的异军突起之路

    未知 2017-05-25 08:56

    90后导演的异军突起之路

     

    人家说,认识一个人,始于气囊,陷于才华,终于人品。熊龙,一个出身在普通家庭的90后导演,对艺术有着崇高的敬意究竟他对摄影、导演是怎样理解的,他对这些又有些怎样的热。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过往,走进他的经历,走进他难忘的岁月。

    始于导演

    2014年,熊龙参加了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凭借着《狭路相逢》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12届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金奖,《狭路相逢》突出的运用了复古黑白的拍摄风格,卓别林式的幽默,将产品特性完美的表现出来,致敬了经典,出色的完成了作品,出色的表现出了产品的特点,做到广告的美观,吸引了顾客对产品做到了很好的宣传。熊龙团队对镜头反复的打磨,消化,是影片的质感厚重,富有味道。一步步走来,熊龙都用作品说话,在大学期间,先后完成了《城管》、《天那边》、《婺州剧梦》等短片。

        2015年6随金华青导演先后多次辗转北京和四川阿坝两地,拍摄影片《贡秋卓玛》,担任摄影、灯光等多项职务,并得到了团队的认可。戛纳评委法国亚洲电影节主席马克在看了《贡秋卓玛》以后对该影片赞不绝口,马克对熊龙塑造光影风格也进行了点评,分析了电影叙事方式和思想的传达都有独到之处;在法国家喻户晓的导演米勒在看完影片之后,更是有了也想要投拍一部关于藏族题材的电影,对我国的藏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5年的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熊龙结识了法国著名制片人米歇尔.诺尔,向他询问了一些关于电影方面的技巧,米歇尔很耐心的都一一做了解答,熊龙觉得自己受益良多,也感受到了国际大导演的视角和特点,这次广州之行让熊龙收获了很多,这给熊龙登上更大的舞台提供了一个绝妙的机会,他也确信自己可以走的更远。

    2015年10月-2016年7月熊龙两次奔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地方之一的宁夏西海固踩景,2016年10月与金华青联合导演《羊儿满山坡》,拍摄期间剧组大部分核心工作人员因水土不服而倒下,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克服十多天的艰苦拍摄,同年年底,完成了该片的后期制作。2017年4月获得“世界短片电影奖”最佳剧情短片,同年5月入围第70届戛纳电影节市场展映单元,并受邀出席戛纳电影节。

      熊龙对导演有着无法言说的热枕,他曾提到,我喜欢剧情片,因为人物在我的镜头里的演绎,我好像给了他们生命,但是又好像是他们给了我生命,在奔赴西藏、川藏拍摄期间体会藏区当地的风土人情是次要的更多的是寻找活在现实西藏中的苦难和我们的责任。因此,在布景、打光时都充满了情。在拍摄纪录片时,我希望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故事,我希望能通过我的镜头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环境,也了解我们的世界。也希望通过这个作品,能让他们认识我,给世界一个机会,了解我对影视的态度,给世界一个机会,让我向别人倾诉我的初衷。

    陷于摄影

    摄影可以说是熊龙的一大爱好,他的摄影作品,主要集中于抓住大自然本来的美:纯真、质朴,融入自然。在他的很多作品,我们能看到生命原有的张力,强烈而有力量。作品《夕阳西下》远远的一轮圆日高挂,空旷,野蛮,深深浅浅的光晕包裹在那圆日周围,像极了捍卫生命的卫士,倒映在湖面的光影,像一盏台灯,远处的小树可爱又倔强,灿烂而又辉煌,没有夕阳西下的凄凉感,倒是有一种历经沧桑的成熟魅力,粗犷又原始,还有一幅印象深刻的是《风吹草地见牛羊》,如果说《夕阳西下》给我的是经历年轮之后的厚重,那种冲击的话,这幅作品给我的就是自然的宁静,稀稀落落的牦牛,悠闲的吃草,远处的青草,头顶的白云蓝天,悬挂在山丘之间的彩虹,和谐宁静,想忘却一切城市的喧嚣,远离城市的烦恼,就在这里,与这原始的自然为伍,无关前程,无关梦想,就是简简单单的和自然长久的相守。好像与这些生灵在一起,就拥有了全世界,拥有了想要的一切,净化了忙碌的心,净化了心灵。净化了对于艺术,对于摄影的初心。初心不改,梦想就在。

    终于人品

       有人曾说,作为一个艺术家必须要有悲天悯人的慈心。熊龙的作品中,不管是导演作品还是摄影作品,都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都有着对生命,对自然的敬畏,都有对艺术的执着,对艺术的尊重。他对每一个作品都倾注了自己的精力,希望通过作品表达自己,也想通过作品让受众能够了解自己,每个作品都是一个窗口,让作者与这个世界沟通的窗口。

    认识一个人,最终沦陷,肯定是人品。他知道《归园田居》后的悠然与惬意,他了解留守儿童的苦楚与悲凉,他想用他单薄的心,去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去拯救每一个故事。《饥饿的苏丹》的故事,可能就是摄影师一声怒吼,就可以把那个可怕的秃鹫赶走,拯救那个小女孩,可是摄影师没有,他等待着这张照片,就像记者有说姚贝娜弥留之际,所有的记者都在盼着他死,他们在等待这个新闻,可是姚贝娜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却在这样的情况下,捐献了器官,这就是人性。熊龙就有这种人性的情怀,在他身上,在他的作品中,都能看到对艺术得捕捉,对人性的关怀,他能看到自然的美,他能感受普通人的痛楚,不是审判者,而是经历者。

    熊龙,摄影师的敏锐和导演的慈悲的融合,相互补充给他的艺术之路添砖加瓦,他的经历,他的阅历,他的每一个作品,他的感悟都是一笔不可或缺的财富。熊龙说,把爱好做成职业并且继续热爱,并且能一直热爱,我很幸运,也很感激,感谢一路走来遇到的每一个人,他们给的帮助,我终生受益,并自此不忘。

     

     

    记者/张曼

    责任编辑:王雪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