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网约车新政现身福州 遭市民质疑不切实际
今日,福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对外发布了《福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即福州版网约车新政。由于福州新政中对于网约车车辆及司机均提出了严格的准入标准,堪称省会城市最严苛。
据福州版网约车新政,首先要求车辆购置价(含购置税)在15万元(含)以上,要求车辆轴距2700毫米(含)以上且排量1750毫升(含)以上,及排量为1.8L以上。新能源车型轴距2650毫米(含)以上。
还要求车辆为本地市车籍,且车龄自车辆登记之日起不得超过3年(含)。
此外,对于网约车的司机准入标准上,福州新政要求网约车驾驶员有福州市常住户籍或取得公安机关签发的居住证。同时,还要求网约车向乘客提供当地的出租汽车发票。这无异于让网约车回到出租车的传统模式下(网约车可在事后提供发票快递服务)。
如此严苛的标准,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福州广大市民及网约车司机群体大呼看不懂,“这个政策太离谱,比北上广标准还高,根本不符合福州的实际情况嘛!以后网约车还怎么生存?”
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城市,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也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开放与创新,也让福州的经济实力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在前列。
但同时,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区地形的特殊性,出租车保有量有限等因素,让福州市民出行一直饱受打车难所困扰。
数据显示,福州现有出租车的万人(常住人口)拥有量仅为8.59,远低于大城市万人拥有量20辆的最低标准,出租车运力不足是出行难的重要原因。
而网约车的出现及快速发展,方便了市民日常出行的同时,也极大缓解了运力不足的压力。
据滴滴出行的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8月初,滴滴专快车共服务了169.2万福州市民及游客,相当于2015年福州常住人口的22.6%,便捷的网约车已经深入到福州市民生活的日常。
另外,根据10月14日福建省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意见》,明确提出政府应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对网约车不实行数量管控,强化“政府监管平台,平台管理车辆与驾驶员”的管理模式,“提供网约车服务的驾驶员及其车辆,符合提供载客运输服务的基本条件。”
而福州版网约车新政,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控制网约车的数量,但是在车辆及驾驶员的准入上,采取了双重严苛的标准,无疑等于变相控制网约车数量。
可以想象的是,如果福州版网约车新政实施的话,将导致福州网约车数量出现断崖式骤减,一方面造成近九成即近万名网约车司机的下岗,造成新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将造成福州市民出门没有网约车可约,再次面对打车难、打车贵的状况。
当前,网约车新政已然成为外界判断一个城市开放程度的风向标。
在各地出台的网约车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一些城市因为对驾驶员户籍、车牌、车型有过高的规定和要求,让社会一片哗然。也有成都、贵阳、长沙等城市因对驾驶员户口、车牌、车型等限制不高,宽容度大,且尊重市场机制,获得了舆论的赞誉。
“网约车细则要留出‘窗口’。”新华社也发文指出,网约车的有序管理,不仅涉及乘客的便捷出行、传统巡游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的收入、网约车平台的利益,更涉及特大城市的规范安全运行、城市道路的承载能力、公交优先的政策导向等因素。所以,对于网约车做出因地制宜的规范,是保障网约车有序融入现代城市交通体系的必要之举。
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城市,希望福州交委部门,能够真正按照交通部文件的精神来落实网约车新政,围绕鼓励创新、为市民出行提供差异化、高品质的出行服务的根本宗旨,从福州当地的具体情况以及老百姓的消费水准出发,有序发展网约车,也为福建省其他城市做好榜样与示范。